中国古代、近代为什么没有出现交响乐这种编制精巧、鸿篇巨制的音乐_嘉艺流行音乐_流行音乐歌词大全

  其实,并不是中国缺少编制精巧、鸿篇巨制的音乐,而是绝大多数人从来没有机会仔细认真的了解过中国音乐。中国音乐的复杂性和丰富性,远远超过绝大多数人的认知。   中国音乐因以五声音阶为主,所以很难产生“和声音乐”,多为“旋律音乐”,但其在音乐的表现力上,并不逊色于西方。   在乐队编制上,中国音乐要比西方音乐的编制要更庞大,更丰富。且因为中国音乐多为“旋律音乐”,所以在乐队编制的变化要更多;   在旋律发展手法上,正是因为中国音乐没有“和声”,所以这就使得人们对旋律的变化格外关注,中国音乐的旋律变化手法极为丰富,且与中国的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;   在曲式结构上,中国音乐中最基础的结构是“曲牌”,目前可考的曲牌就有几千个,每一个曲牌都各自的旋律和结构特征。而这些曲牌又可以通过各种组合与搭配,形成各种不同的音乐结构和曲目。每一个曲牌就好像一块“乐高基础形状的积木”,大家可以根据这些积木,创造出任何你想要的形状,这是中国音乐最大的内涵所在。   在下面我整理、列举了一些中国音乐的乐队编制、旋律发展手法、曲式结构等内容。这些内容有些知友可能会看不懂,但我觉得没关系,粗略的浏览一下就可以。因为想要真的懂是需要极大的时间去学习的,所以只要稍微能了解一下中国音乐的相关内容,能让大家感受到中国音乐的艺术魅力,也就够了。   (一)先秦礼仪音乐乐队   在周代,君王的乐队编制通常被称为“八佾”,需要64名乐师组成。在西方音乐中,这么大的器乐乐队编制,要到2000多年以后的古典主义时期才有。周代用的乐器种类也是十分丰富的,有钟、磬、 琴、瑟、排箫、篪、埙、笙、鼓、祝、敔等。1978年,湖北曾侯乙墓出土中周代乐器124件。墓室中室有全套编钟65件、编磬全套32件。此外还有建鼓、排箫、篪、笙、瑟、小鼓等乐器及 鼎、簋、簠、敦、壶、尊、豆、盘等青铜礼器100余件。十分重要的是,曾侯乙编钟已经可以演奏出“十二平均律”。   (二)唐代宫廷燕乐“十部乐”乐队   唐代宫廷的“十部乐”是大型宫廷乐舞,编制巨大,其编制如下:   1.燕乐乐队(歌工2人,舞20人):管乐器:竽笙⑴、小笙⑴、箫(2)、长笛(1)、短笛⑴、尺八(1)、小筚篥⑴、大筚篥(1)、吹叶(1);打击乐器:编磬(1)、方响(1)、铜钹(2)、鼗鼓(2)、毛员鼓(1)、桴鼓(2)、连鼗鼓(1);弦乐器:筝(1)、筑(1)、小箜篌(1)、大箜篌(1)、卧箜篌(1)、大琵琶(1)、小琵琶(1)、大五弦(1)、小五弦(1)。   2.清商伎乐队(歌工2人、舞5人):管乐器:箫(2)、篪(2)、笛(2)、跛膝(2)、吹叶(1);打击乐器:编钟(1)、编磬(1)、方响(2)、节鼓(1);弦乐器:击琴(1)、独弦琴(1)、瑟(1)、筝(1)、筑(1)、竖箜篌(1)、卧箜篌(1)、琵琶(1)、秦琵琶(1)。   3.西凉伎乐队(舞5人):管乐器:笙(1)、箫(1)、笛(1)、横笛(1)、筚篥(1)、小筚篥(1)、贝(1);打击乐器:编钟(1)、编磬(1)、铜鼓(2)、担鼓(1)、齐鼓(1)、腰鼓(1);弦乐器:筝(1)、弹筝(1)、竖箜篌(1)、卧箜篌(1)、琵琶(1)、五弦(1)。   4.龟兹乐乐队(舞4人):管乐器:笙(1)、箫(1)、横笛(1)、筚篥(1)、埙(1)、贝(1);打击乐器:铜钹(2)、担鼓(1)、齐鼓(1)、腰鼓(1)、都昙鼓(1)、毛员鼓⑴、答腊鼓(楷鼓,1)、鸡娄鼓、侯提鼓(1);弦乐器:弹筝⑴、竖箜篌⑴、琵琶⑴、五弦⑴。   5.康国伎乐队(舞2人):管乐器:笛(2);打击乐器:铜钹(2)、正鼓(1)、和鼓(1)、小鼓(1)。   6.疏勒伎乐队(舞2人):管乐器:箫(1)、横笛(1)、筚篥(1);打击乐器:腰鼓(1)、羯鼓(1)、毛员鼓(1)、鸡娄鼓(1)、小鼓(1);弦乐器:竖箜篌(1)、琵琶(1)、五弦(1)。   7.安国伎乐队(舞2人):管乐器:箫(1)、横笛(1)、双筚篥(1);打击乐器:正鼓(1);弦乐器:竖箜篌(1)、琵琶(1)、五弦(1)。   8.高丽伎乐队(舞1人):管乐器:笙⑴、葫芦笙⑴、箫⑴、义觜笛⑴、小筚篥(1)、大筚篥⑴、桃皮筚篥⑴、贝⑴;打击乐器:铁板(1)、担鼓(1)、齐鼓(1)、腰鼓(1)、龟头鼓(1);弦乐器:筝(1)、弹筝(1)、竖箜篌(1)、卧箜篌(1)、凤首箜篌(1)、琵琶(1)、五弦(1)。   9.天竺伎乐队(舞2人):管乐器:横笛(1)、筚篥(1)、贝(1);打击乐器:铜钹(2)、羯鼓(1)、都昙鼓(1)、答腊鼓(楷鼓,1)、铜鼓(1);弦乐器:凤首箜篌(1)、琵琶(1)、五弦(1)。   10.高昌伎乐队:管乐器:箫(2)、横笛(2)、筚篥(2)、铜角(1);打击乐器:拍板(2)、腰鼓(2)、羯鼓(2)、毛员鼓(2)、鸡娄鼓(2);弦乐器:竖箜篌(1)、琵琶(2)、五弦(2)。   (三)宋代宫廷仪仗鼓吹乐队   前部鼓吹:鼓吹令(2)、节鼓(2)、?鼓(24)、大鼓(120)、羽葆鼓(12)、小鼓(120)、铙鼓(12)、金钲(24)、大横吹(120)、长鸣(120)、中鸣(120)、歌工(48)、笛(24)、筚篥(24)、桃皮筚篥(24)、拱宸管(叉手笛,48)、箫(72)、笳(72),合计988人。后部鼓吹:鼓吹丞(2)、羽葆鼓(12)、铙鼓(12)、小横吹(120)、歌工(48)、笛(24)、筚篥(24)、桃皮筚策(24)、拱宸管(叉手笛, 24)、箫(72)、笳(72),合计434人。前部后部总计1422人,这是宋徽宗政和年间(1111 — 1117年)所用的鼓吹乐队,宋代还有曾用到1793 人的记载。   (四)元代宫廷仪仗鼓吹乐队   云和乐乐器:前部乐器:戏竹(2)、拍板(10)、箫管(2)、排箫(4)、头管(28)、龙笛(30)、大鼓(2)、杖鼓(30)、方响(8)、琵琶(10)、 (16)、筝(16)、箜篌(16),歌工4人;后部乐器:戏竹(2)、箫管(2)、排箫(2)、管(6)、龙笛(6)、方响(2)、杖鼓(10)、琵琶(4)、签(4)、筝(4)、箜篌(4),歌工(2)。安和乐乐器:拍板(2)、管(2)、羌笛(2)、龙笛(4)、笙(2)、和鼓(1)、札鼓(8)、云锣(1)、 等。天竺乐所用乐器有拍板(2)、管(2)、龙笛(1)、笙(2)、响铁(1)、琵琶(2)、火不思(2)、筝(2)、箜篌(2)、胡琴(2)。   (五)明代仪仗音乐乐队   大驾卤簿乐队乐器:拍板(4)、画角(24)、大铜角(2)、小铜角(2)、管(2)、笛⑷、大鼓(48)、杖鼓(4)、钲(4)、金(4);东宫仪仗乐队乐器:拍板(2)、画角(12)、大铜角(2)、小铜角(2)、笛(2)、?鼓(2)、杖 鼓(2)、花匡鼓(24)、钲(2)、金(2);郡王仪仗乐队乐器:拍板(1)、画角(10)、笛(2)、?鼓、花匡鼓(20)、钲(1)、锣(2)。   (六)清代宫廷仪仗鼓吹乐队   卤簿乐乐器:大铜角⑻、小铜角(8)、钮(4)、画角(24)、龙鼓(48)、笛(12)、拍板(4)、杖鼓(4)、金(4);行幸乐乐器:鸣角、铙歌大乐、铙歌清乐。铙歌大乐乐器:有拍板(4)、画角(24)、大铜角⑻、小铜角⑻、笛(12)、杖鼓(4)、龙鼓(48)、钮(4)、金(2)。铙歌清乐乐器:蒙古角(2)、大铜角(8)、小铜角(8)、金口角(8)、管(2)、笛(2)、龙笛(2)、笙(2)、行鼓(2)、金(2)、点(2)、钹(2)、铜鼓(4)、云锣(2)。   (七)近代民间音乐乐队   1.弦索乐类乐队(全部用弦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),例如:弦索十三套:胡琴、三弦、琵琶、筝;山东碰八板:如意勾、筝、扬琴、琵琶;潮州细乐:三弦、琵琶、筝;河南大调曲子板头曲:胡琴、三弦、筝,板等。   2.丝竹乐类乐队(以某一二件弦乐器、管乐器为乐队组合核心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),例如:福建南音:琵琶、洞箫(或笛)、二弦、三弦,板等;江南丝竹:二胡、笛(或箫)、琵琶、三弦、扬琴,点鼓、板等;潮州弦诗:箫(或笛)、二弦、椰胡、提胡、琵琶、秦琴、扬琴,小鼓、板、木鱼等;二人台牌子曲:笛、四胡、琵琶、三弦、扬琴、四块瓦等;云南洞经音乐细乐:笛、胡琴、碗胡、提琴、色古都、三弦、筝、双清,云锣、堂鼓、板、碰铃、木鱼等。   3.鼓吹乐类乐队(以某一件管乐器(或唢呐、海笛,或管、或笛、或笙)为主奏乐器,配合其他管弦乐器、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),例如:吉林鼓吹乐:唢呐、大号,堂鼓、镲、细乐、乳锣等;冀东鼓吹乐:唢呐、海笛、笙,大鼓、堂鼓、铙、钹、大锣、镲等;鲁西南鼓吹乐:唢呐、笛、笙,小鼓、镲、乐子、钹、梆子等;陕北鼓吹乐:唢呐、长号,小鼓、乳锣、镲等;伊犁鼓吹乐:唢呐,纳格拉、冬巴鼓、手鼓等;泉州笼吹:唢呐,大通鼓、大锣、钹、碗锣、双音等;河北音乐会:管、笛、笙,云锣、大鼓等;晋北笙管乐:管、笛、笙,鼓、拍板、云锣、鼓、锣、镲等。   4.吹打乐类乐队(管弦乐器(或单纯用管乐器)与打击乐器演奏并重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),例如:十番锣鼓:笛、笙、箫、长尖、二胡、板胡,云锣、拍板、大锣、喜锣、七钹、木鱼、碰铃、梆子等;潮州大锣鼓:唢呐、笛、椰胡、秦琴、三弦、扬琴、月琴,大鼓、斗锣、深波、苏锣、钹、镲、钦仔、亢锣、月锣等;西安鼓乐:笛、笙,大鼓、座鼓、乐鼓、独鼓、大锣、马锣、大小钹、双云锣、大梆子等;浙江嵊县奉化锣鼓:唢呐、笛、笙、箫、招军、二胡、碗胡、徽胡、双清、琵琶、三弦、扬琴,板鼓、扁鼓、战鼓、大鼓、彭鼓、个锣、争锣、尽锣、斗锣、 大锣、马锣、冬锣、抬锣、大钹、次钹、京钹、小京钹、木鱼、碰 铃等。   5.锣鼓乐类乐队(全部用打击乐器演奏的民间器乐合奏形式(有时偶加一二件吹奏乐器)),例如:西安打呱社:鼓、钹、镲、银锣、马锣、大锣、小锣、梆子、碰铃等;天津法鼓:大鼓、铙、钹、镲、铛子;川东锣鼓乐:堂鼓、川钹、铰子、马锣、川锣、小锣、包锣、铛子;山东博山锣鼓:大鼓、堂鼓、扁鼓、钹、镲、锣;河北讶鼓:讶鼓、钹、镲、马锣;土家族打溜子:头钹、二钹、大锣、马锣;山西威风锣鼓:大鼓、钹、铙、锣、小斗锣;四川闹年锣鼓:鼓、钹、镲、大锣、马锣。   (八)近代宗教音乐乐队   1.佛教音乐乐队:山西五台山黄庙佛乐队(藏传佛教):唢呐、大号、海螺、牛角号,鼓、铙、钹、小镲,或管、笛、笙,云锣、把子鼓、镲等;呼和浩特藏传佛教乐队:唢呐、海螺、甘令、筚篥,鼓、钹,或管、笛、笙,云锣、鼓、钹、镲;北京智化寺京音乐乐队:管、笛、笙,鼓、云锣、忏钟、铙、钹、镲;沈阳北万寿寺佛乐队:管、笛、笙、箫,云锣、堂鼓。   2.道教音乐乐队:山西龙门道派乐队:唢呐、笙、管、笛,大鼓、云锣;邢台道教乐队:管、笛、笙,大鼓、镲、铛子;宁夏道教乐队:管、笛,云锣、鼓、铛子、碰钟;山西北天师道派乐队:管、笙,云锣、手鼓;湖北五当山道派乐队:管、笛、笙,云锣、大鼓、铛子、镲、木鱼、手铃;川西道乐乐队:笛、小鼓,镲、木鱼、摇铃、碰铃、铛子,或唢呐,大鼓、小鼓、大锣、小锣、马锣、钹、镲、摇铃、挂板。   中国音乐常用的旋律发展手法,归纳起来主要有叠、变、扣、集、拆、对、跺、合、 解、滚10种。   (一)叠:叠即重复。主要分为:乐节叠、乐句叠、段落叠。   (二)变:变即变奏。其中还分为:1.旋律结构不变时常用的变奏手法,包括:加花变奏、变换头尾、变换演奏技巧、变换乐器音区和音位、变节奏、变旋律线;2.改变旋律结构时常用的变奏手法,包括:板式变化型、扩充型变奏、递减型变奏、数列型变奏、填充型变奏。   (三)扣:扣即乐节或乐句、段落尾部的一个或一组音,与下一个乐节或乐句、段落开始的一个或一组音,运用同音或相同音组相承递衔接的一种民间音乐发展手法。这种手法应用在文学上称顶真(或顶针)。   (四)集:指运用不同曲牌的部分曲调汇集成一首新的曲牌或乐曲。   (五)拆:俗称拆头,即用锣鼓乐片段将连贯的旋律分割开的旋律发展手法。其中还分为:半拆、单拆、双拆、梅花拆。   (六)对:即对句。分为:相同旋律的对句、不同旋律的对句。   (七)垛:垛句亦是变化旋律或扩充旋律的一种手法,将旋律的片段作有规律的重复或片段重复, 在一连串的短句中保持相同或相间使用的结音和大体上统一的节奏。其中还分为:扩充旋律时的垛句、变化旋律时的垛句。   (八)合:合即指传统套曲中常用的合头、合尾手法。其中还分为:合头、合尾、合头合尾三种使用方法。   (九)解:解是衍展旋律的一种手法,多用于段落的尾部。解的手法民间俗称“穗”或“碎子”,多用于完整的曲牌呈示或变奏以后,加穗结束全曲,或在穂后再接以尾声,使穗成为一个独立的新的展开性段落。   (十)滚:大致是在曲词的前后和中间,加进一些接近口语的韵文或便于朗诵的短句,使词曲浅显易懂,便于群众接受。   (一)中国音乐历史中的曲式结构   1.先秦时期(前770 —前221)   在先秦时期的《诗经》和《楚辞》,是需要音乐唱出来的。虽然如今音乐内容已经无法知晓,但有学者根据唱词将《诗经》归类为10种曲式结构,将《楚辞》归类为4中曲式结构。   2.汉魏南北朝时期(前206 —589)   这一历史时期可考的音乐艺术品种,主要有相和大曲与清商大曲两种。   (1)相和大曲的结构为:艳(引子部分)——曲 (辞声部分)——趋(尾部部分)——乱(全曲结束时的高潮部分)   (2)清商大曲的结构为:和(引子)——辞——曲——送(尾声)   3.隋唐时期(581 — 618 — 907)   隋唐时期主要的音乐艺术品种是大曲,唐大曲的基本曲式结构为:散序(散板器乐曲或歌舞曲)——中序(缓拍器乐曲或歌舞曲)——破(快速的乐器或歌舞曲)   4.两宋时期(960—1279)   两宋时期的音乐体裁极为丰富,包括:大曲摘遍、小唱、转踏、唱賺(缠令、缠达)、宋词、鼓子词、散曲、小唱、嘌唱、叫声、诸宫调、鼓板等,每一种体裁都有一种或多种曲式结构,十分复杂。   5.辽金元时期(1127- 1368)   这一时期的主要曲式结构类型有北套、南套、南北合套三种。   (1)北套:北套用于杂剧,北套的结构特征:杂剧全本分四折,每折用一套套曲,共四套;每套各用一宫,即每套由若干同宫、同韵曲牌联缀而成;每套套尾必须用煞尾、尾声;可在折首、折间或折尾间插一两支曲牌作“契子”。   (2)南套:南套用于传奇,南套的结构特征: 传奇全本分多段,每段称一出,每出不限用一套套曲,每套之间过场可使用一些组曲,不在套曲之内;每套套曲不限一宫,而是由多宫、多韵的若干曲牌组成;并可有大段抒情性唱段;煞尾可有可无。   (3)南北合套:套曲曲牌由一南一北相间联缀而成。   6.明清时期(1368—1644—1911)   (1)68板体:指一首民间器乐曲牌,亦指由《八板》旋律衍变的一系列标题性器乐曲,亦指由《八板》曲牌发展而成的68板体曲式结构。典型的68板体曲式有以下几点原则:(1)一个大板为1个乐句,八大板为8个乐句;(2)每个乐句为8小节,八大板即64小节;(3)典型的68板曲式结构,是在第五大板后(或前4大板后)增补4小节, 全曲为68小节,这就是68板体曲式结构的基本模式。   (2)板式变化体:它以上、下句构成曲式结构的基本单位,而充分运用板式的变化特点来展开乐思。其中还分为,原板类、慢板类、垛板类、散板类、辅助乐句。   (3)联曲体:以多首(一般在3首以上)曲牌的有字联缀而构成一首大型声乐套曲或器乐套曲。   (二)近现代中国音乐的曲式结构   在近现代中国音乐中,上下句、长短句、齐句、八板句、拍曲是音乐基本乐句。曲式结构分为:单牌及其变体、双牌及其变体、联牌及其变体、套曲体。其中套曲体是中国音乐中最主要且最重要曲式结构类型,其分为:   1.主体型套曲:3首以上曲牌、锣鼓牌子、锣鼓段联缀的套曲中,在结构功能上明显地划分为“头”、“身”、 “尾”三个部分。其分为:单牌主体型套、联牌主体型套曲、变叠主体型套曲、并置主体型套曲。   2.联体型套曲:3首以上曲牌、锣鼓牌子、锣鼓段相联缀而组成的套曲,是民间器乐套曲的基本结构形态,其分为曲牌联体型、鼓牌联体型、混合联体型三种。   3.散体型套曲:散体型套曲是针对主体型套曲的结构而言,即4首以上曲牌、锣鼓牌子、锣鼓段相联组成的套曲,分为联牌散体型套曲、变叠散体型套曲、并置散体型套曲三种。   4.衍体型套曲:该套曲主要是由一个曲牌或多首曲牌的部分旋律(或提炼为一定音乐形象的核心音调),根据乐曲叙事性情节的发展或抒情性的意境展开的需要,运用自由变奏、特别是衍展的手法发展为较多短小段落相联缀构成,可分为单牌衍体型套曲和多牌衍体型套曲两种形式。   5.复体型套曲(组合型套曲):两种以上不同结构类型的套曲连缀组合而成,可分为合套复体型套曲与联套复体型套曲两种。
发表评论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

相关文章